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2024.09.24
黎巴嫩寻呼机爆炸事件,供应链安全没有绝对性?
近日,黎巴嫩连续两天发生寻呼机和对讲机等通讯设备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真主党官员指出,这是在与以色列近一年的对抗中遭遇的“最大安全漏洞”。这一事件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人们对供应链安全的深刻思考。事件回顾据报道,黎巴嫩当地时间9月17日和18日,相继发生多起寻呼机和对讲机等通讯设备爆炸事件。真主党随即发表声明,指责以色列对寻呼机爆炸负有“全部责任”。路透社援引黎巴嫩高级安全部门消息人士的话称,17日爆炸的这批设备被以色列相关机构“在生产层面”进行了修改,通过在装置内部植入装有爆炸物的电路板来接收代码,当特定密码信息发送给这批设备时,它们会同时爆炸。事件分析根据三大线索:同时引爆、设备可编程(该款寻呼机通过Type-C接口充电,待机长85天,可编程设备)、爆炸杀伤力大,从技术层面上看不太可能为电池升温引发爆炸,被植入爆炸物可能性更大。国内外各安全研判团队对此事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认为这大概率是一起基于供应链侧,将爆炸物和通讯设备相结合,利用远程信号激活控制电路,实现批量触发爆炸的严重事件。在采购环节出现情报泄露,详细的采购批次及货物运输路径被攻击者掌握;在运输或存储环节存在安全失控窗口,攻击者在过程中实现渗透,对设备进行了二次加工或替换,即物理层面填充高爆炸性材料,软件层面嵌入引爆控制后门;最后通过嵌入的后门,攻击者在黎巴嫩境内发射无线电信号引发爆炸。国城思考:供应链攻击的威力与可怕不得不承认,此次爆炸事件是一个典型的供应链攻击案例。其威力和可怕之处在于攻击者能够通过供应链的某个环节植入爆炸装置,使得最寻常、过时的通讯设备都能成为“定时炸弹”。这种攻击方式利用了供应链的复杂性和全球性,使得相关机构和单位的防御变得极为困难。国城认为,供应链攻击的威力在于其隐蔽性和难以追溯性,攻击者可能在任一环节进行恶意攻击,而这些环节往往涉及多方参与者,追踪和识别都极为复杂。其次,通过供应链来进行攻击,还可能针对关键基础设施或重要组织造成直接损害,引发社会恐慌和混乱。此外,供应链攻击还可能导致信任危机。当一个国家或组织的关键设备被认为是不安全的,这可能会引发对其他产品和服务的不信任,从而影响全球贸易和合作。在黎巴嫩事件之后,有消息称中东多国开始向中国厂商发送订单,并要求电子产品必须在中国国内生产,这表明了对供应链安全的重视和对“中国制造”的信任。目前,事件已引发全球的广泛讨论:一旦寻呼机都能被“遥控”爆炸,那么手机、笔记本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携带电池且可接收信号的产品,是否也可能被远程控制从而成为“行走的炸弹”呢?谁来保证通讯设备的安全?提升安全能力势在必行供应链安全的确没有绝对的保障,黎巴嫩的寻呼机爆炸事件恰恰揭示了这一点。从设计、生产、运输、存储、维修到系统更新,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安全隐患的源头。因此,企业和机构必须在供应链管理上下更大的工夫,全面提高产品的综合安全性。当前,许多组织的网络安全团队往往聚焦于网络设备、服务器和商业软件的安全,却可能忽视了像传呼机这样看似不起眼的电子设备。然而,这些设备同样可能被攻击者用来实施精准的攻击。此外,供应链中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上游零件和代码供应商,这些都增加了安全防护的复杂性和难度。为了有效应对挑战,企业应采取更加严格的审查措施,对来自潜在风险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更细致的排查。同时,增强供应链的透明度,确保产品从生产到交付的每个环节都能被有效追踪和监控。对于涉及重要或敏感信息的企业与机构,更应将采购流程和产品使用信息视为敏感信息,并实施严格的保密管理。组织内部必须建立严密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触到敏感信息,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在当前复杂的全球背景下,网络安全的范畴已远超单纯的内部系统和数据保护,它还涵盖了对各种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的防护,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提升供应链安全防护能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
查看详情
2024.08.23
警惕!间谍潜伏招聘软件,目标竟是它?
前言网络安全不仅关乎黑客和间谍,更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传统的军事威胁、权力滥用还是现代的信息网络攻击和间谍活动,都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随着安全威胁的隐蔽性增强,企业和个人都需要提高警惕,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共同构建起保护国家安全的防线。境外情报机关如何通过招聘进行拉拢策反近年来,一些境外情报人员利用招聘工具,积极寻找并招募“情报搜集员”,企图通过这些人员渗透到我国涉及机密信息的岗位。案例分享“找20个傻老帽就可以了”,境外间谍“狗哥”最近在各大招聘网站和高校校内社交论坛发布招聘广告。职位为调研员,报酬丰厚。在开始阶段,他会让应聘者进行简单的信息收集工作,即使信息无价值也给予酬金,以此培养依赖性。随后,情报机构会逐步升级任务,要求收集敏感信息和研究报告。若有人想退出,间谍会以威胁手段迫使其继续合作,最终将这些人培养成固定情报员。当这种控制力达到一定程度,情报机关就开始安排和支配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发展道路,要求其报考省级机关、智囊和研究部门等对获取信息有利的岗位,最终成功发展下线,轻而易举地窃取我国涉密、敏感相关信息,实施其间谍窃密行为。谁会受到境外情报机关“青睐”境外情报机关倾向于选择高校学生和应届毕业生,因为这类群体通常涉世未深,警惕性较弱,可以利用其对高报酬工作的好奇心理进行诱惑。一旦被引诱上钩,他们会发现自己陷入难以脱身的复杂局面,随着控制的深入,境外情报机关除了获取到敏感信息和内部数据,还有可能间接影响国家政策制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如何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1、提高意识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警惕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特别是高校和企业,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间谍活动的识别和防范意识。2、警惕间谍行为对于网络上的招聘信息要仔细甄别,特别是那些高报酬的相关岗位,若工作内容和报酬无法匹配,要保持警惕,一旦察觉对方为虚假招聘,须及时表明拒绝态度。3、加强信息保护不要在社交媒体或公共平台上透露过多个人信息,若因为特殊原因,掌握涉密信息,切忌在包括社交媒体平台在内的各场景上讨论涉密工作内容。4、正规渠道求职报考公务员或涉密岗位时,应通过正规渠道,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5、及时报告可疑行为如果发现有人试图获取敏感信息或有其他可疑行为,可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网络安全,人人有责国家机密的保护关乎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国家机密不仅是国家机构、军队、科研院所、外交机构等重要单位的重要资料和信息,也是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资料和信息。泄密事件可能导致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重大损失。因此,保护国家机密是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国家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措施。国城科技一直专注于网络安全本质的探索,从网安新认知、新思路出发,以攻防实战为导向,致力于反间谍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建设。国城在给大家分析真实案例和科普网络安全知识的同时,也希望能够推动网络安全技术的和平利用,为国家安全守护贡献更多力量,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未来!
查看详情
2024.08.06
揭秘间谍软件背后的暗战:从哈尼亚遇刺谈起
7月31日凌晨,伊朗首都德黑兰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暗杀事件。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参加伊朗总统就职仪式后,于其住所遭遇空袭身亡。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哈马斯直指以色列为幕后黑手。有记者爆料称,以色列情报部门可能通过WhatsApp向哈尼亚的手机植入了间谍软件。这种间谍软件可能与以色列网络情报公司NSO集团所开发的“飞马”软件相似,能够实时监控目标并提供精确定位。间谍软件的“潜伏”之路在我们日常使用手机与亲朋好友畅聊时,很难想象一条看似普通的消息背后竟可能隐藏着致命的秘密——间谍软件。在他人设备上植入间谍软件并非难事,黑客们有多种手段可供选择。他们可以利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的漏洞进行恶意代码注入;也可以通过社会工程学攻击,伪装成可信来源诱导用户下载;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能通过物理接触如USB连接或SD卡直接植入。一旦得手,间谍软件便开始了它的“狩猎”之旅,在后台默默记录着用户的每一项操作、每一条信息。通话记录、短信内容、照片、地理位置……这些敏感信息无一能逃脱它的监控,并被悄悄传输至远程的服务器。更为可怕的是,通过GPS、Wi-Fi等多种手段,黑客们还能实现对目标手机的精准定位,为后续的行动提供精准的坐标。对于像哈尼亚这样的重要人物而言,这些信息无异于致命的“把柄。间谍软件与系统漏洞:一对“孪生“威胁尽管间谍软件和系统漏洞听起来像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系统漏洞是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或硬件中的缺陷或不足,而间谍软件则常常利用这些漏洞作为入侵目标设备的“跳板”。可以说,没有系统漏洞的存在,间谍软件的入侵将会变得异常艰难。然而,我们也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间谍软件是一种恶意程序,它的目的是监控和窃取信息;而系统漏洞则是软件本身的缺陷,它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包括但不限于编程错误、设计疏忽等,需要通过不断的修复和完善来加以解决。网络安全,人人有责哈尼亚的悲剧再次为我们敲响了网络安全的警钟。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每个人的信息安全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一个举动都可能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因此,我们应当时刻保持警惕,增强安全防护意识和技术手段,积极参与到网络安全的维护中来。同时,也呼吁政府和相关机构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让我们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可信的网络环境。
查看详情
2024.07.25
全球蓝屏危机丨小心网络间谍乘虚而入!
步入数字化时代的洪流,网络已成为支撑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基石。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安全隐患如同暗流般悄然浮现,网络间谍攻击日益加剧。2024年7月1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微软全球蓝屏事件”席卷全球,数百万台设备陷入瘫痪,多个行业遭受重创。这不仅是技术巨头在安全防护领域的一次重大挫败,更是对全球敲响的一记警钟,引发了公众对网络间谍攻击的高度关注与警惕。微软全球蓝屏事件2024年7月19日,美国网络安全企业“CrowdStrike”的一次软件更新意外触发了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严重bug,导致全球范围内近千万台设备出现蓝屏死机现象。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迅速蔓延至航空公司、银行、电信、媒体、医疗等多个领域,造成航班停飞、交易中断、服务瘫痪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据估计,此次事件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损失可能超过10亿美元。此次危机余波未了,一些黑客趁虚而入发起网络钓鱼活动并发布恶意软件链接。CISA声明称,“当局已经观察到恶意行为者利用此次宕机进行网络钓鱼和其他的非法行动。CISA敦促组织和个人保持警惕,只相信合法来源的指示,建议企业提醒员工不要点击疑似的钓鱼邮件或可疑的链接。”这一事件不仅给全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威胁到了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敲响了全球网络安全警钟。企业及民众应提高警惕,防止被网络间谍攻击,造成敏感数据泄露。网络间谍网络间谍是指受雇于特定组织并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取情报危害目标国家安全的人员。他们一般会利用开源渠道、间谍软件等手段,入侵目标计算机系统获取情报。相较于传统间谍,网络间谍活动往往具有隐蔽性、持续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隐私。网络间谍攻击的目的纷繁复杂,包括窃取国家机密、商业情报、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破坏关键基础设施运行,干扰社会秩序等。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间谍攻击愈发呈现出跨国界、远程化、技术化的特点,使得防御难度大幅增加,给国家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网络间谍攻击常见手段1、系统入侵与病毒传播攻击者通过破解密码、利用漏洞等方式入侵目标系统,植入恶意软件或病毒,实现远程控制或数据窃取。这类攻击手段隐蔽性强,难以察觉,给目标系统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2、网络钓鱼与社交工程攻击者通过伪造邮件、网站等手段诱骗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病毒文件,从而窃取用户信息、控制用户设备、拍摄涉密环境。此外,社交工程也是网络间谍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伪装成合法用户或机构,利用人际关系和心理操纵手段,以骗取目标信任并获取敏感信息。3、供应链攻击供应链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渗透目标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如供应商、合作伙伴等),植入恶意代码或病毒,进而控制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设备或数据,实现大规模的数据窃取或造成系统瘫痪。4、定向攻击与APT攻击定向攻击和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是更为复杂的网络间谍手段。攻击者通过深入研究目标对象的网络结构、人员构成等信息,制定针对性的攻击计划,长期潜伏在目标网络中,逐步渗透并窃取敏感信息,获取目标情报。5、零日漏洞利用攻击者通过发现并利用软件、硬件或操作系统中尚未被揭示或修复的漏洞,对目标网络体系进行渗透、控制甚至破坏,从而实现目标情报及敏感信息窃取。如何防范网络间谍攻击1、提高全民网络安全与反间谍意识我国网民数量庞大,政府、教育、国防及军工等关键领域的工作人员亦广泛活跃于网络之中。为防止境外间谍利用部分网民安全意识薄弱、国防安全意识欠缺的弱点对其实施网络攻击、策反,我们可通过安全培训教育等措施,提升国民网络安全素养,增强国民的反网络间谍意识,建立坚实的网络人民防线,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2、强化网络基础设施防护为有效应对网络间谍攻击,我们应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补丁、使用可靠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加强网络隔离和访问控制、定期检查评估网络安全情况,以强化网络基础设施防护。同时,推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升级,提升反网络间谍技术能力,为抵制网络间谍提供强大的产业基础能力。3、建立有效的内部安全防护策略为降低企业内部网络间谍风险,企业应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安全防护策略体系。通过强化员工安全培训、建立内部威胁监测及响应机制、加强技术防护措施及权限控制等,构建多层次的防御体系,为内部网络及关键数据的安全保驾护航。4、推进国产化与自主可控此次微软全球蓝屏事件进一步警示我们要加快推进国产化与自主可控,从根本上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防范潜在的网络间谍风险。尤其在涉及国家安全、民生基础设施的关键领域,必须加强芯片、电子元器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基础应用、终端控制设备等的国外服务商的安全审查、认证与准入,同步推进国产化和自主可控,以确保我们能在国家网络安全与情报战的复杂局势中进退有据。5、开展新型网络间谍活动预研应对和反制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网络间谍活动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已应用至网络间谍活动中,进行情报信息收集分析、语音画面模拟诱导等行为。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可能进一步渗透间谍领域,执行自动化诱导、冒充身份骗取敏感资料等任务,威胁性显著增加。为有效应对这一趋势,我们应前瞻性地开展新型网络间谍活动预研应对和反制工作,以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此次微软蓝屏事件不仅是互联网领域的一次重大警示,更是敲响了国家网络安全警钟。我们应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网络基础设施防护,提升自身网络安全建设,提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可靠、健康的网络环境。以抵御网络间谍攻击的威胁,共筑国家安全防线。
查看详情
2024.07.18
微信陷阱丨警惕“间谍网勾”的迷魂汤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这一庞大的网民基数,不仅为境外间谍机构提供了成本低廉的情报源,也使得广大网民成为境外间谍活动的主要目标,极大的提高了国家安全风险。国家安全部发布的微电影《微信陷阱》,以生动的剧情揭示了境外间谍如何利用微信这一平台,精心设局,引诱普通民众落入其精心布置的“陷阱”,引发了社会对“间谍勾连”的广泛关注。近期,国家安全部发布了微电影《微信陷阱》,该片由浙江省国家安全厅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通过讲述一个看似普通的青年何立与一名自称“杨晴”的境外间谍之间的“恋爱”故事,揭露了境外间谍如何利用微信这一社交平台进行窃密活动,展示了“间谍网勾”的无孔不入。提醒人们在网络社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防范意识,防止被间谍利用。何立住在军事港口附近,其父亲是一名部队军官。因求职不顺而心情低迷时,一个名为“杨晴”的微信用户通过“附近的人”功能主动与他搭讪,自称是海外留学生,假期回国无聊之际添加了何立为好友。随着聊天的深入,“杨晴”逐渐展露出对军事话题的浓厚兴趣,甚至以兼职军事论坛编辑的身份,请求何立提供军事咨询。在“杨晴”的诱导下,何立不仅透露了大量军事知识,还拍摄了军事港口照片。然而,这一切都是境外间谍精心布置的“钓鱼”陷阱。幸运的是,何立在好友陈征的提醒下及时醒悟,并在父母陪同下向国家安全机关自首,最终因自首和情节轻微而免于处罚。视频来源: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影片中的“杨晴”并非真实存在的女性,而是一名伪装成美女的境外间谍。间谍利用微信虚拟定位软件,即使身处境外也能成功添加军事敏感区域附近的人为好友,进而实施精准“钓鱼”。这种手法不仅隐蔽性强,而且极具欺骗性,使得像何立这样的普通民众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间谍的“帮凶”。由此,我们不得不深入探讨“间谍网勾”这一现象及其所带来的严峻挑战。间谍网勾“间谍网勾”,即网络勾联策反,是指境外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隐蔽性,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等网络联络工具,针对特定网络用户开展的渗透、策反和窃密活动。这些间谍组织往往披着跨国公司、境外记者、刊物编辑、军事爱好者等掩护外衣,以学术交流、投资评估、发表文章等名义,诱使目标用户提供敏感信息或执行非法任务。“间谍网勾”手段上述“微信陷阱”案例只是“间谍网勾”的冰山一角。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间谍网勾”的手段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隐蔽,令人难以防范。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间谍网勾”手段:1.社交平台渗透间谍利用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伪装成普通用户与目标建立好友关系,通过日常交流逐渐获取信任,进而套取情报。例如,间谍可能会以共同兴趣爱好为切入点,与目标频繁互动,待关系升温后,便开始试探性地询问、套取相关敏感信息。2.精准定位与伪装间谍利用虚拟定位软件来伪装成“附近的人”,从而添加目标用户为好友。他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头像、昵称和朋友圈内容,营造出虚假的身份背景,以取得目标用户的信任,增加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进而骗取情报。3.利益诱惑间谍通过社交平台、邮件、电子游戏等网络渠道联系目标对象。在取得信任后,许以丰厚的报酬、金钱、地位等,诱惑目标为其提供情报或执行非法任务。4.情感拉拢间谍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与目标建立感情关系,利用情感纽带让目标放松警惕,从而达到获取情报的目的。5.技术渗透间谍使用诸如恶意软件、钓鱼网站等高度隐蔽且难以察觉的技术手段,悄无声息地窃取目标用户的账号密码、聊天记录等敏感信息。6.陷阱制造间谍故意通过网络设置一些看似偶然的场景或事件,巧妙地将目标诱导至预设的陷阱之中,使其被迫为间谍提供服务。例如,通过制造事件使目标对象急需资金后,利用”低息贷款“作为诱饵,胁迫目标提供情报信息。“间谍网勾”特点1.隐蔽性强“间谍网勾”活动常常隐匿于错综复杂的网络虚拟世界之中,难以被追踪与取证。加之间谍组织深谙伪装之道,擅长隐匿真实身份,使得目标用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被操纵的对象,难以洞悉其背后的真实意图与险恶目的。2.针对性强间谍在选择目标时,通常会根据目标用户的职业、兴趣、社交圈等因素进行精准定位。他们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筛选出最有可能提供有价值信息的目标用户,如政府官员、科研人员等,以获取特定敏感信息。3.手段多样“间谍网勾”手段繁多,既有情感攻势、利益诱惑等软性手段,也有技术渗透、恶意软件等硬性手段。这些多样化的手法相互交织,协同作用,极大地提升了间谍活动的隐蔽性与不可预测性,使得防范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4.长期潜伏间谍可能长期潜伏,花费很长时间与目标建立关系,耐心等待时机成熟再行动。有的间谍甚至会潜伏数年,只为获取一份关键的情报。如何避免“间谍网勾”面对“间谍网勾”的严峻形势,我们每个人都应提高警觉,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间谍活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1.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公众应充分认识到间谍活动的危害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了解“间谍勾连”活动的常见手段和防范方法,增强防范能力。2.谨慎使用社交平台公众在使用社交平台时,应保持警惕,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轻易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和工作内容。对于来路不明的好友请求和可疑的聊天内容,尽量通过多种渠道验证。3.警惕情感利益诱惑在遇到情感、金钱、地位等利益诱惑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牢记为间谍提供情报的严重后果,不为一时的利益而危害国家安全。4.绷紧敏感信息保密弦公众,尤其是涉密单位成员,应时刻保守敏感信息及重要机密,不在网络上公开个人、单位、国家敏感信息,不随意点击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以免造成信息泄露。5.加强设备安全防护我们应加强网络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定期更新安全软件,做好网络安全防御工作。“间谍网勾”作为网络安全领域日益凸显的新威胁,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侵蚀个人隐私安全,并对国家安全构成重大隐患。我们必须提高警觉,以敏锐的洞察力识破并抵御境外间谍情报机构的“网络诱饵”。让我们携手共筑坚不可摧的网络安全屏障,守护国家安全防线!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2页 到第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