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2024.07.10
太空中的窥视:别为间谍卫星导了航!
自1959年以来,间谍卫星便成为各国军事与情报机构的重要工具。它们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目标进行持续、精准的监视与侦察。从军事部署到经济活动,从自然灾害到政治动态,间谍卫星几乎能够捕捉到地球上的所有信息。这些高悬于太空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窥视着地球,搜集着各类敏感信息,引发了人们对隐私泄露和国家安全的担忧。背景随着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太空探索已经成为人类了解宇宙的重要手段。然而,太空不仅仅是科学实验和天文学研究的场所,也成为了各国间谍活动的前沿阵地。间谍卫星作为太空侦察的利器,能在数千公里的高空对地面目标进行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监视与侦察。这种无孔不入的监视能力,被一些国家和组织用于进行间谍活动,大大增加了国家安全风险。什么是间谍卫星?间谍卫星,又称侦察卫星,是一种用于获取军事情报的军用卫星。它利用所载的光电遥感器、雷达或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从轨道上对目标实施侦察、监视或跟踪,以获取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标辐射、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记录于返回舱内,在地面回收或通过无线电传输方式发送到地面接收站,经过光学、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加工处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情报。间谍卫星通过装备有高分辨率的相机、雷达、红外探测器等设备,对地面目标进行监视和分析,获取关于军事、政治、经济活动等多方面的信息。作为高度先进的侦察工具,其具备高机动性、隐蔽性和精准性,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情报收集及外交领域。例如,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为美国国家侦察局制造的一批间谍卫星于2024年5月22日成功发射升空,旨在打造美国“太空情报网”。间谍卫星有着多种类型,包括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等,其主要功能包括:1、 军事侦察:捕捉地面的军事设施、部队部署和其他重要信息。例如,美国的照相侦察卫星依靠星上的可见光和红外照相机获取地面信息。2、电子侦察:截获和分析地球表面的无线电信号,包括雷达、通讯、导航等信号,以获取敌方电子战部署情况。3、高分辨率成像:使用孔径雷达或光学成像技术在地球任何地方产生高分辨率图像。例如,凯佩拉-2卫星使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能够在夜间或云层覆盖的情况下拍摄出精细的目标图像;美国“锁眼”卫星清晰拍摄伊朗卫星发射失败事件画面。4、导弹预警:通过红外探测仪,探测敌方导弹飞行时发动机尾焰的红外辐射,能够监测全球范围内的导弹发射活动,为防御系统提供宝贵的预警时间。5、实时监控:一些高级的间谍卫星能够覆盖地球的大片区域,并能实时传输高清晰度的图像和视频。例如,美国正在研制的MOIRE卫星能够一次性覆盖40%的地表区域,并在任何时间传输世界上任何地点的实时高清晰影像。小心成为间谍卫星“导盲犬”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却可能在不经意间为间谍卫星提供了有价值的情报线索。这些行为往往源于人们的疏忽大意或缺乏安全意识,却无意中成为间谍卫星的“导盲犬”,对国家安全造成潜在威胁。1、在敏感区域拍照及上传地理信息随着高精度卫星地图应用层出不穷,部分企业为进一步完善数据,打造了“用户共创”机制,鼓励相关用户上传标记精确地理信息。个别网民因国家安全意识淡薄,擅自拍摄并在地图应用上传未标识的涉密单位、军事区域等敏感位置信息,导致相关地理坐标数据泄露,无意中为间谍卫星提供了精确的位置信息。2、在线上平台评论涉密信息个别网民为获取谈资或炫耀其专业能力,在卫星图像中涉及军事场景变化时,便主动在军事论坛、网络社交平台上分析卫星图像变化原因、分辨军事设施设备型号和建设情况,甚至回答有关我国军事战略、装备研发等信息的提问,造成相关敏感甚至涉密信息外泄。3、 安装可疑设备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可能会通过网络勾连的方式,招募我国境内人员“协助”在机场、港口、军事基地周边安装探测装置。相关人员一旦完成设备安装,境外间谍卫星就能实时接收、搜集、窃取敏感信息数据,给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威胁。4、社交媒体上分享敏感信息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分享内容可能涉及泄露国家安全的图像或信息,并被境外情报机构利用。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带有地理位置标记的照片或视频时,可能会无意中暴露出敏感地区或重要设施的位置信息,被间谍卫星捕获并分析利用。提高警惕,加强防范面对间谍卫星无处不在的监视及潜在威胁,作为公民的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之心,提高防范能力,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1、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每个人都应该深刻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了解间谍活动的多样性和隐蔽性。通过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2、敏感区域不拍照在经过各类军事设施、军事场所等敏感区域时,要收起猎奇之心,坚决不随意拍摄、上传涉军涉密照片。即使是看似普通的场景,也可能包含重要的信息。3、涉密信息不评论在网络社交平台分享个人生活或与他人交流时,务必保持警惕,不随意参与解答涉军涉密话题。避免透露可能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防止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4、可疑设备不安装当遇到可疑人员以免费安装使用、共享数据信息等为由要求安装监测设备时,收起贪利之心,及时通过相关渠道向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同时,对来路不明的设备和网络链接保持高度警惕。5、积极参与监督举报如果发现周围有可疑的行为或人员,应立即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随着间谍卫星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已成为现代情报搜集的重要手段。为切实保障国家安全,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增强国家安全的防范意识及素养,杜绝在无意之中充当间谍卫星的“引路人”,抵御间谍卫星的窥视。让我们聚合全民之力,一同守护国家机密的安全,共筑国家安全防线!
查看详情
2024.07.08
AI安全丨人工智能时代的间谍活动
科技的迅猛进步已经将人工智能(AI)从科幻小说的幻想变为我们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智能家居的便捷控制、自动驾驶汽车的智能导航,还是医疗领域的精准诊断和金融决策的高效分析,AI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然而,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其在间谍活动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引发了新的安全问题和挑战。AI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缩写为AI),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致力于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目前,AI技术正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它以惊人的速度重塑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引领我们迈向智能化的新时代。AI的演进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子领域的突破,还通过其卓越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模式识别技术,在医疗诊断、自动驾驶、智能家居、金融服务等多个行业展现出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算法的不断优化和算力的显著提升,AI系统变得更加精准和智能,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为人类提供决策支持。AI在间谍活动中的应用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今天,网络空间中蕴藏着海量的数据资源,其对于各国情报机构而言具有极高的价值。AI技术凭借其在运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方面的能力,被各国情报部门应用于情报搜集和分析工作中,极大地提高了情报活动的效率和成果。例如,朝鲜黑客组织(隶属于朝鲜劳动党和国防委员会)开始应用AI技术,提高其网络行动的效率和效果;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正在研发类似于ChatGPT的AI聊天机器人,以帮助分析师更好地从海量开源信息中获取情报,实现“大海捞针”;英国情报部门计划创建一个使用AI处理信息的新部门等。那AI在间谍活动中主要应用于哪些场景呢?1.数据收集与分析在间谍活动中,数据无疑是最具价值的资源。AI技术的应用使得间谍机构能高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海量数据,这不仅增强了间谍机构发现发现潜在目标和可乘之机的能力,还通过深度学习等算法洞察数据背后的模式、趋势以及异常行为,为情报搜集提供了更为隐蔽和精密的手段。更令人担忧的是,AI还能实时监控社交媒体平台,深度分析公开的帖子和讨论,从而挖掘出潜在的情报线索,对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2.伪装与欺骗AI技术可以创建逼真的虚拟人物和场景,用于欺骗目标对象。例如,AI可以通过生成难以区分的假图像和假视频、使用ChatGPT来伪造政治领导人、名人、专家的言论和观点等方式,帮助间谍制造虚假事件或误导目标对象。并且,AI还可模拟人类行为,通过社交媒体和其他在线平台与目标对象建立联系,进而收集敏感信息。3.攻击与破坏随着AI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深入应用,它已逐步成为间谍活动的重要工具。AI驱动的自动化攻击工具能够精准定位并渗透特定系统或网络,执行复杂的数据窃取或破坏活动,对目标的运营造成威胁。不仅如此,AI还可以用于策划并发动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等网络攻击手段,对目标对象造成重大损失。如何应对AI间谍活动AI技术在间谍活动中的不断应用发展,对我国的国家安全也构成了严峻的风险与挑战。一方面,AI技术使得间谍组织能够大规模、高效率地收集和分析目标信息,从而洞察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关键领域的敏感数据。这不仅威胁到我国的国家安全,还可能破坏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另一方面,间谍组织还能通过AI技术制造虚假信息,混淆公众视听,影响舆论导向,甚至发起意识战,破坏我国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面对AI间谍活动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筑牢国家安全。1.加强AI技术研发与创新为应对AI间谍活动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我国必须加大在AI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的投入,如开发智能加密、自动化防御、智能反间谍等技术,以提高对间谍活动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加强国家安全防护水平,保护国家重要机密。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进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并注重AI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AI技术团队,为国家的安全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2.加强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数据作为间谍活动的重要目标,其防护工作已刻不容缓。我们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其次,要强化数据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和泄露。同时,应加强对敏感数据的分类分级,实施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和数据泄露预防措施,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敏感信息。此外,还应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3.建立法律法规与安全标准我们应加快制定针对AI技术应用的法律法规,为打击非法使用AI技术的间谍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建立关于AI技术应用的安全标准体系,明确AI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范围、技术要求和评估标准等,为AI技术的应用提供安全指导。4.提高公众意识与应对能力公众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其对AI间谍行为的认识和应对策略,对于构建坚固的国家安全防线至关重要。我们应当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普及相关知识,使公众了解AI间谍活动的特点和危害,掌握必要的识别防范技能。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到反间防谍工作中来,通过举报可疑行为、参与网络安全演练等途径,共同维护国家安全。AI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深化AI领域的科技创新研究,提高自身技术实力,以便更准确地识别潜在的间谍行为并采取有效的反制措施,保障国家安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利用AI技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构建人类美好生活!参考文章:[1]科技时坛.情报战升级!美国间谍机构雇佣人工智能,中国如何应对?[EB/OL].(2023-05-07)[2]风云世界谈.新的情报世界:人工智能如何改变间谍活动方式?[EB/OL].(2023-08-14)[3]51CTO.AI时代的网络安全:探索AI生成的网络攻击[EB/OL].(2024-03-27)[4]宣景昭,肖延辉.基于人工智能的美国反恐情报能力建设与启示—以IARPA主导的研究项目为例[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9,第28卷(第六期):11-15.[5]美捷登.科研打假新对手:以假乱真的人工智能图象[EB/OL].(2022-06-01)[6]科技日报.AI生成的虚假图片泛滥亟待监管[EB/OL].(2023-04-03)[7]E安全.微软警告:朝鲜黑客开始运用AI加强网络间谍活动[EB/OL].(2024-04-23)[8]观察者网.与中国竞争?CIA打造AI机器人筛选开源情报:类似ChatGPT[EB/OL].(2023-09-28)[9]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英国副内政大臣:英国情报部门将创建使用AI的新单位[EB/OL].(2023-03-30)
查看详情
2024.06.27
读反间谍法 做国家安全守护人
今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为主题。积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法治教育,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与防护素质,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反间谍法》背景意义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以下简称《反间谍法》)颁布实施的第10年。2014年11月,《反间谍法》正式实施,旨在加强反间谍工作,防范、制止和惩治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利益,这是中国首次对具体间谍行为进行法律认定。随着形势发展,危害国家安全的新主体、新行为、新危害日益多元,反间谍斗争面临诸多新挑战。为了进一步为反间谍工作提供重要指引,新版《反间谍法》于2023年7月修订实施,明确定义网络间谍行为,加大对反间谍工作的支持力度,助力反间谍斗争法制化,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新《反间谍法》主要内容新《反间谍法》对2014年《反间谍法》进行了全面修订,新增条文29条,修订条文41条。这次修订明确了间谍行为,强化了反间谍防范工作,完善了调查处置措施,加强了反间谍工作保障,增加了行政处罚手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建设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法律武器,对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1、明确界定间谍行为新《反间谍法》明确了间谍行为,包括“投靠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针对国家机关、涉密单位或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的网络攻击、侵入、干扰、控制、破坏等行为”。同时,该法界定了相关主体窃密的对象范围,涵盖“国家秘密、情报以及其他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间谍行为是指以下六大行为:(一)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二)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投靠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三)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以及其他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或者策动、引诱、胁迫、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活动;(四)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针对国家机关、涉密单位或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的网络攻击、侵入、干扰、控制、破坏等活动;(五)为敌人指示攻击目标;(六)进行其他间谍活动。2、强化反间谍防范工作新《反间谍法》将”积极防御、依法惩治、标本兼治“作为基本原则,增设“安全防范”专章。法律明确了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完善了重点单位反间谍安全防范措施,细化了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项目许可制度,有效解决了“防什么”“谁来防”“怎么防”的问题。此外,法律强调应组织开展反间谍安全防范宣传教育,以提升全民反间谍安全防范意识和国家安全素养。3、完善调查处置措施新《反间谍法》对国家安全机关开展防范、制止和惩治间谍行为的权限进行了调整。在依法打击和惩治间谍犯罪的职责基础上,增加了对轻微间谍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置的职权,以实现“提前防治、及时防治”。新《反间谍法》既能科学合理赋权,保障执法部门能及时有效发现处置间谍违法犯罪行为,又能严格规范限权,确保始终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各项执法权。4、加强反间谍工作保障新《反间谍法》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反间谍工作支持人员的保障及安置工作,对支持、协助反间谍工作的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给予保护。此外,法律强调鼓励反间谍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强反间谍专业力量的队伍建设和训练,提升反间谍工作能力。“个人和组织因支持、协助反间谍工作导致财产损失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导致财产损失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导致伤残或者牺牲、死亡的人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抚恤优待”等。5、增加行政处罚手段新《反间谍法》进一步完善了适用于反间谍工作的行政处罚及其种类。配合法律赋予专门机关的反间谍行政执法职权,同步扩大行政处罚的适用情形。对涉及间谍行为的轻微违法行为,明确规定警告、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增加约谈、通报批评、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件等处罚种类;明确规定帮助他人实施间谍行为、窝藏包庇间谍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为后续对间谍行为的行政处罚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健全了反间谍工作机制,规范了执法行为。反间谍方法及措施为保障国家安全,防范间谍行为,人民群众及各级单位应增强保密防范及反间防谍意识,接受相关教育,严格遵守保密制度,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坚决抵制敌对势力的策反、拉拢、威胁、利诱等活动。此外,若公民发现失密、泄密和窃密情况,应立即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反间谍法》是在原国家安全法的基础上修订出台,旨在深化反间谍斗争、筑牢国家安全法治屏障。自2014年以来,国家已陆续出台《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多维度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此次《反间谍法》的重新修订,满足了国家对新发展格局下国家安全防护和反间谍斗争工作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在反间谍斗争工作中的法律依据支撑,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查看详情
2024.06.27
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主席。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实现了从分散到集中、迟缓到高效、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变革。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家安全观的第十年。201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正式实施,其中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为主题,再次强调了国家安全的“五个统筹、五大要素、十个要素”!国家安全创新发展2023年3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国家安全包括20个重点领域,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生态等多个方面,构成了国家安全的全面架构,旨在维护国家的整体安全和稳定。其中,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粮食安全和人工智能安全为新增的四个领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在这20个领域中,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人工智能安全在过去十年间取得了重大创新发展。1、网络安全顶层设计、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多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强对网信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意见》《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以及“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截至2024年3月,我国已发布千余项网络安全相关标准,基本构建起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为国家网络安全工作开展提供支撑。201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实施,为间谍组织招募人员等六类行为拟确定为间谍行为。这是中国首次对具体间谍行为进行法律认定。201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修订实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中央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地位。2017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实施,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2020年9月,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进程,为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贡献中国方案。2021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实施,强化数据出境安全监管,加强国家核心数据安全防护。202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修订实施,明确网络间谍行为定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网络间谍活动。2、网络和数据安全技术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我国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体系日益完备,已覆盖基础安全、基础技术、安全系统、安全服务等多个维度,涵盖网络安全的防护、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检测评估及新技术新应用安全等领域,网络安全产品细分领域和技术方向持续拓展外延。在数据安全方面,我国的技术也在持续发展,覆盖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防泄漏、数据安全合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多个方面。此外,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安全技术也不断进步,构建了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在算法安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方面加强了前沿安全技术研究,包括防范算法歧视、数据流通安全、可信计算等。3、国民安全意识与技能不断加强自2014年以来,我国连续9年举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持续开展常态化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不断提升的国民网络安全意识与防护技能,为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维护国家整体安全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查看详情
2024.06.27
国城安全教育月丨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
近日,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民警“徐督督”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科普视频引发网友热议,#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的话题登上热搜榜第一。视频称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随手注销的手机号很可能造成财产损失。徐督督指出,当手机号注销后,过一阵运营商会重新将手机号投入市场销售。下一个号码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机验证登录你的支付宝、微信等各类软件,后果不堪设想。那么,注销手机号就真的等于出卖自己吗?我们又能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呢?随着经济、科技的持续发展与进步,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通讯的基本工具。手机号码作为个人身份的重要标识,是各类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身份认证的重要凭证。然而,随着手机号码的广泛应用,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身份盗用等问题日益凸显,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外,手机号注销后的网络安全隐患同样不容忽视。一旦手机号被注销,与之关联的个人信息、银行账户、社交账号等敏感数据都存在被泄露的风险。注销手机号风险用户在注销手机号后,若未及时解绑或更改与手机号绑定的各种账户,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身份盗用等犯罪活动。此外,注销的手机号也可能会被“二次放号”,重新分配给新的用户。若原用户信息未被彻底清除,新用户可能会无意中访问到前一个用户的数据,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对个人财产构成严重威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电信服务规范》规定:用户在欠费30日内未交费的,电信服务商可暂停相关服务,即“停机”;在停机后60日内仍未交费的,可终止服务,即号码注销;号码注销后至重新启用(二次放号)的时间至少为90日,称为“冻结时限”,时限过后号码即可再次放出。手机号注销前保护措施手机号注销不当会给用户带来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或个人财产损失,那我们应该如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呢?1.备份重要信息在注销手机号之前,备份通讯录、照片等重要信息,以免账号注销后相关信息遗失。2.及时解绑重要账户在注销手机号之前,及时解绑与该号码关联的所有账号,如社交媒体、电子邮件、银行卡、支付平台、证券基金账户等。避免账号被他人盗用,造成信息泄露及财产损失。3.及时更改手机号码绑定在使用新手机号后,及时更改微信、支付宝、邮箱、12306网上购票等各种网站、应用程序和服务中绑定的手机号,确保与新手机号保持一致。4.注销旧手机号在确认所有相关账号都已解绑并更新信息后,正式注销旧手机号并及时销毁废弃的SIM卡,以防止他人滥用。如何查询手机号码关联了多少互联网账号?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一证通查2.0”服务,可实现全国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用户可以通过“工信微报”“工信部反诈专班”“中国信通院”等微信公众号,以及支付宝“一证通查”小程序等方式找到查询入口,填写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后六位和验证码后,即可查询。查询结果在48小时内通过统一的短信端口回复。电信运营商及企业责任建议为了更好地保障用户权益,电信运营商和企业在手机号注销风险管理中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承担重要的责任义务。1、明确告知义务,延长冷冻期电信运营商应在用户注销手机号之前,对相关风险和操作建议进行充分提示。并建议运营商延长90天“冷静期”,给用户留出更充分的操作时间来解绑关联服务。2、提供解绑服务“一证通查”虽然覆盖了主流App,但越是冷门、不常用的App,用户越容易忘记解绑。因而在手机号注销时,除去消费者自我排查外,运营商、监管部门等应扛起责任,尽快完善“一键查询”功能,实现“一键解绑”全覆盖,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服务。3、增强技术能力建议电信运营商或相关企业开发相关技术能力,用于自动识别二次号码,并对二次号码创建新的账户注册,从源头上避免信息泄露问题。4、加强账户安全措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也应承担起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责任,加强账户安全措施,如实施异常登录监测、强化验证流程和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等。此外,企业也应当在用户注销手机号后,提供便捷的解绑服务,并在接收到来自旧手机号的新验证请求时,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确保不会侵犯到前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除去手机号码外,个人信息也面临着各种泄露风险,例如操作失误、第三方违规收集数据等。我们必须提高安全意识,采取预防措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提升技术防护能力,构架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网,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环境,实现安全无忧的数字生活。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2页 到第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