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2024.06.26
国城安全教育月丨物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隐患及挑战
今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为主题。积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法治教育,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与防护素质,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已成为全球各领域关注焦点。目前,物联网技术已在工业制造、医疗保健、交通运输、智能家居、环境保护等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然而,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之余,我们也正面临着网络安全方面的严峻挑战,如设备安全漏洞、网络攻击增加、数据隐私泄露、供应链安全风险等。一旦物联网设备被黑客攻破,不仅用户的隐私信息可能遭到泄露,还可能被利用发动大规模的网络攻击,严重威胁到国家网络安全。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物联网设备的网络安全问题,以便更好地应对相关挑战,保障网络安全。物联网安全隐患及挑战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日常物理对象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的一种网络,实现了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通常被划分为三个主要层次: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层。感知层提供了数据获取的能力,网络层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和交换,而应用层则将数据转化为实际的价值和功能。由于要实现各个层次及各物联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传递,物联网设备面临着多方面的网络安全挑战:1、设备安全隐患(1)设备普遍存在安全漏洞。由于成本和功能的限制,很多物联网设备在设计时缺乏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存在各种安全漏洞,如弱密码、缺乏加密等。这些漏洞很容易被黑客利用,入侵设备并控制它们。(2)设备固件更新和补丁不足。物联网设备在出厂后,制造商难以及时发现并修补安全漏洞,用户也难自行更新设备固件。一旦漏洞被发现,这些设备也很难及时得到修复,将成为黑客攻击的"软肋"。(3)物联网设备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不同制造商生产的物联网设备,在安全防护措施上存在很大差异,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给网络安全管理带来了挑战与不便。(4)设备被遗忘。由于物联网设备的数量非常庞大,有些设备可能会被遗忘,例如被废弃的设备。这些设备可能会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从而导致网络安全问题。2、网络安全隐患随着物联网的智能化发展,网络攻击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黑客可通过网络攻击获取物联网设备的控制权,从而进行控制设备、窃取数据、破坏系统等恶意操作。例如,黑客可以利用物联网设备的漏洞进行远程攻击,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银行账户信息等敏感数据。此外,黑客还可以利用物联网设备进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导致网络瘫痪,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3、数据安全隐患物联网设备通常会收集和传输用户的个人信息、行为数据等敏感数据。这些数据如果被黑客窃取或泄露,将对用户的隐私造成严重威胁。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可能会收集用户的家庭位置、生活习惯等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黑客窃取,将对用户的隐私造成严重威胁。此外,物联网设备还可能会收集和传输企业的商业机密、生产数据等敏感数据,如果数据被窃取将对企业的商业利益造成严重损失。物联网安全防护措施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物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挑战,采取有效措施以切实保护用户信息安全。1.加强设备安全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是物联网安全的基础。为了提高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设备的安全设计。在设计物联网设备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安全性,采用安全的通信协议、加密算法等技术,加强对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确保设备之间的通信安全。(2)加强设备的安全检测。在设备出厂前,进行严格的安全测试,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并定期对物联网设备进行安全检测和漏洞修复,避免物联网设备受到恶意软件或病毒的攻击。(3)加强设备的安全认证。实施强认证机制,如多因素认证,确保只有授权设备能连接到网络。2.加强网络数据安全(1)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设备、网络流量、网络行为等的监控和管理,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安全问题。(2)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将物联网设备网络与其他关键网络隔离,减少潜在的攻击面。部署入侵防御系统、防火墙、实时网络监控、防病毒软件等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时发现和响应异常流量和潜在威胁,并定期进行安全审计。(3)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对传输和存储的数据加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或篡改。并对数据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定期备份关键数据、数据访问控制和审计、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数据完整性校验等防护措施,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实现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3.加强个人保护意识个人保护意识是物联网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应加强对公众的物联网安全教育,让大家了解物联网设备存在的潜在风险,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例如,选购具有良好安全防护措施的物联网产品,定期检查设备安全状况,及时更新软件补丁,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连接物联网设备等,避免设备被黑客利用,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损失。物联网技术的兴起,无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面对这一局面,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安全防护技术实力,提高公众物联网安全意识,确保物联网设备安全性、数据保密性和网络完整性。在享受物联网带来便捷的同时,有效防范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共同推动构建一个安全智能的生活环境。
查看详情
2024.06.26
数据泄露风险背后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背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价值得到进一步释放,数据已成为国家、企业的核心资产。然而,数据泄露事件频发,其影响和损失日益扩大。据统计,2022年全球数据泄露事件总计超过20000件,平均成本高达435万美元。其中,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威胁个人隐私和企业发展,更给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刻不容缓。个人信息定义个人信息的定义和范围是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前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条,“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保护这些信息对于维护个人隐私、企业安全和国家利益至关重要。个人信息范围包括:(一)基本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电话号码等;(二)生物识别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指纹、虹膜信息等;(三)财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收入状况、存款数额等;(四)账户和网络痕迹,包括但不限于交易记录、网上行为痕迹等;(五)行踪轨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在住宿场所活动情况等;(六) 健康和医疗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病史、过敏史等;(七)教育和工作经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学历、专业资格、工作经历等;(八)家庭和社会关系,包括但不限于婚姻状况、家庭成员信息等;以及在其他场合能识别出自然人个人身份或者反映自然人个人身份特征的各种信息。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背后,往往是公众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意识尚显不足,缺乏足够的数据泄露风险知识和判断能力。那我们个人信息面临哪些泄露风险呢?1.恶意软件和钓鱼网站:黑客利用恶意软件和钓鱼网站盗取用户数据,并通过远程攻击或内部人员泄漏的方式获得个人敏感信息,如银行账户详情、身份信息等。2.社交媒体:许多用户在社交媒体上随意发布自己的的照片、视频、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相关数据可能被恶意软件或人员截获并用于不正当目的。3. 网络钓鱼:攻击者通过精心设计的社交媒体和网络钓鱼活动,诱骗用户泄露个人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等敏感数据。4.公共场所免费WIFI:在公共场所使用不安全的WiFi进行敏感操作,如网上银行交易,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盗取,造成钱财损失。5.伪基站攻击:伪基站指的是通过短信群发器、短信发信机等设备搜取以伪基站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并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伪基站能任意冒用他人手机号码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骗取个人信息。6.单据泄露:火车票、快递物流单、购物纸质对账单等单据遗失也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除此之外,还存在垃圾邮件和垃圾短信、内部泄露等泄露途径,需要大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保持警惕。个人信息安全防护1、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公众需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信息保护习惯,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要谨慎对待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轻易泄露给他人。比如在使用网络服务时,要仔细查看隐私政策,了解信息收集目的和使用范围,选择安全可靠的平台;在设置密码时,使用复杂度高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在网上进行支付或交易时,要确保网站的安全性,尽量使用第三方支付等安全手段。此外,我们还需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远离网络诈骗和信息泄露的风险。2、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个人信息安全防护还需要法律法规体系的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不仅为个人、企业和政府在处理个人信息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框架和行为准则,并且通过确立权利与义务,有效预防和减少个人信息的违法滥用。此外,完善的法律法规有助于建立公众对网络服务的信任,鼓励用户安全地参与到数字经济中去。同时,它还能够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救济的途径,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公平竞争。总之,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是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基础,对于维护个人权益、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3、企业和机构切实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企业和机构在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责任方面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个人信息的收集者和使用者,企业和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采取有效的技术防护和管理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比如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机制,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和脱敏处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修补安全漏洞。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信息泄露事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在互联网时代,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不能仅依靠某一企业或部门的孤军奋战,更需要各行业、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强大合力。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共同推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只有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安全格局,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个人信息不受侵犯。通过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以及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查看详情
2024.06.26
国城教你反间谍,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间谍活动也日益猖獗,对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在此背景下,加强反间谍工作,维护国家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间谍活动通常具有高度隐蔽性、专业性和危害性,不仅需要国家安全部门发挥专门作用,更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共同防范。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反间防谍意识,学会识别和防范间谍,筑牢国家安全防线,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什么是间谍间谍是指采取非法或合法手段、通过秘密或公开途径窃取情报,被派遣或收买来从事刺探机密、情报或进行破坏活动的人员。他们通常会利用各种手段,如窃取情报、策反人员、安插卧底等,来获取机密信息或破坏敌方的行动。间谍活动不仅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也会对个人和组织的利益造成损害。间谍主要针对人群间谍活动的目标人群非常广泛,包括政府官员、军事人员、科研人员、企业高管、学生等。他们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如情感拉拢、金钱诱惑、利益交换、学术合作等,来获取机密信息或破坏敌方的行动。据国家安全机关统计,留学生、高校师生、军事发烧友、军工企业及国防科研单位人员、年轻网友等更容易被境外间谍机构策反,应警惕被利用。间谍常用手段间谍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实际上它可能就潜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保持警惕仔细甄别。那间谍通常采取什么手段进行活动呢?间谍活动的手段非常多样,常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窃取情报间谍通常会通过派遣入境、实地窃取等方式,采用窃听、监视、偷拍等手段,获取国家机密信息,例如国防军事涉密信息、核心科研技术成果、地理信息、农林牧渔优良品种、传统生产工艺等。2.策反人员间谍还可能通过一系列手段策反人员为其提供机密信息或协助其进行破坏活动。例如金钱诱惑、美色诱惑、威逼胁迫、情感拉拢、亲近之人策反、网络勾连策反、“民族认同”渗透策反等。并且通常会将多个手段结合使用,以实现情报窃取等目的。3.安插卧底间谍也会以工作或留学为掩护,在我国内部安插卧底,以便更深入地渗透到国家的关键领域和机构中,获取机密信息或进行破坏活动。4.网络攻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攻击已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构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他们可能会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等渠道与目标人物接触,进行信息交流和策反活动。另一方面,间谍也可能会通过网络攻击、病毒传播等手段,获取机密信息或破坏敌方的网络系统。如何防范间谍了解到间谍有那么多进行间谍活动的手段,那作为我们个人又该如何防范呢?1.保持警惕之心,识别间谍行为我们应保持警惕之心,通过仔细观察周围人员的行为进行分辨识别,若出现以下怪异行为则可能是间谍。(1)打着工作需要、官方信息收集等旗号,不停打探内部资料、涉密材料、保密文件等不宜公开的信息。(2)通过在线交流、军事爱好者交流会、社会调研等方式,刺探军事装备动向、国家未来规划方案、重大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等敏感信息。(3)携带可拍照、录音的手表、眼镜等特殊设备在重要敏感地域进行来回逗留、无目的转悠行为的奇怪人员。(4)周围人员若出现从事与身份不符活动行为的,也可能是间谍。例如,记者不做客观真实报道,总喜欢歪曲炒作社会负面新闻等。2.提高安全知识,加强保密措施作为公民的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国家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提高反间谍意识、网络安全防护意识、保密意识。时刻注意自身言行举止,加强对机密信息的保密措施,避免泄露重大敏感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警惕间谍策反、诱导参与破坏行动,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纪律,不参与任何违法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自身利益。3.发现间谍行为,及时报告国家公民如果发现间谍活动,应及时向当地国家机关说明情况,配合开展工作。可以拨打国家安全机关受理公民和组织举报电话12339、登录国家安全机关互联网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或者直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在报告时,尽可能提供多的详细信息,以便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同时,应注意保护自身安全,避免受到间谍报复。间谍活动是一种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它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多个方面,甚至会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我们应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反间谍工作和行动,及时发现和制止间谍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公民来说,增强反间防谍意识,学会识别和防范间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和国家机密,不参与任何可能涉及到间谍行为的活动。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国家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国家安全事业做出贡献!
查看详情
2024.06.26
新《保密法》正式实施:时代变迁下的保密新篇章
2024年5月1日起,经过第二次修订的《保密法》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保密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次修订为筑牢国家秘密安全防线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是新时代保密工作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保密法》自1988年首次颁布以来,经历了两次修订。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进行了第二次修订,进一步强化了法律的适应性和时代性。新保密法背景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是中国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法律。《保密法》自1988年颁布以来,有力推动了保密事业发展,对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环境的日益复杂,现行法律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保密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总结历史经验、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的的基础上,《保密法》于2024年2月27日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并于同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修订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关于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对保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保密制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更新,为新时代的保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新保密法主要内容1.党管保密、依法管理新《保密法》提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保守国家秘密工作的领导,明确了中央保密工作领导机构领导全国保密工作,有利于更好发挥党管保密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此外,新《保密法》还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遵循党管保密、依法管理,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技管并重、创新发展的原则,为今后的保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2.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保密工作的开展应注重防患于未然,将防范泄密窃密作为抓手,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本次修订增加加强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建设保密自监管设施、保密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制度条款,有利于进一步筑牢保密意识防线,建设泄密风险发现措施,有效防范泄密事件发生。此外,新《保密法》还对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涉密人员、电子文件、定密权限等方面的保密制度进行了补充完善,促使保密工作有的放矢,精准施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3.技管并重、创新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国家秘密载体、传输方式、窃密手段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保密形势愈加复杂。为应对新时代变化带来的保密挑战,新《保密法》新增了涉密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和风险评估相关规定,对安全保密产品、保密技术装备等提出明确要求。新《保密法》修订了创新管理机制,鼓励和支持保密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旨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保密工作对抗能力。保密法小知识1.什么是国家秘密?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2.国家秘密的范围是什么?下列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一)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二)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三)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五)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六)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七)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政党的秘密事项中符合前款规定的,属于国家秘密。3.国家秘密的密级如何设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4.保密违规行为有什么?根据《保密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二)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三)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四)寄递、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五)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的;(六)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七)未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采取有效保密措施,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八)未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采取有效保密措施,将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九)未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采取有效保密措施,在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十)使用非涉密信息系统、非涉密信息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十一)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十二)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信息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十三)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情形。此次《保密法》的重新修订,及时响应了国家在新发展格局下面临的保密新挑战,为新时代保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绷紧安全保密之弦,携手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国家秘密安全,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强国建设及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保密力量!
查看详情
2024.06.25
稻种失守!袁隆平杂交水稻亲本种子被间谍窃取
粮食,作为国家的战略物资,对国计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粮食领域的“暗战”也愈演愈烈。近期,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出:我国杂交水稻亲本种子遭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非法窃取。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警示我们必须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亲本种子被窃取事件近期,国家安全机关披露了多起间谍典型案例。其中“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窃取我国稻种及制种技术案”受到了广泛关注。我国亲本稻种在未经合法手续批准的情况下,被非法出口至境外,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我国水稻种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对粮食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本案中,国内某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朱某某,为谋取个人经济利益,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建立“合作”关系。他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对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要求“有求必应”,以“合作制种”名义,先后向对方违规出售5种亲本稻种,并从中获得了高额回报。在非法获利后,朱某某并未收手,反而变本加厉,又创办农业科技公司,继续向境外大量出卖我国优质亲本稻种。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今年1月,朱某某因“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同时,国家安全机关还依法对其余17名涉案人员给予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对种质资源享有主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境外提供种质资源,或者与境外机构、个人开展合作研究利用种质资源的,应当报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批准,并同时提交国家共享惠益的方案。什么是亲本稻种?亲本种子,一般是第一代用于杂交实验的种子,在遗传上具有高纯度和稳定性,其留种不会产生性状分离影响产量,是中国粮食安全领域重要的种质资源。此外,亲本种子也是品种改良的基础,对于实现水稻品种的持续改良和进步至关重要。例如,在水稻种植中,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种子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既高产又抗倒伏的杂交水稻,满足人们对于粮食生产的需求。本案中被窃取的种子是我国袁隆平院士发明的杂交水稻的亲本种子。这意味着境外势力有可能会由此掌握我国杂交水稻的核心技术,进而威胁我国农业发展。一方面,对方可以深入研究我国亲本稻种的遗传特性,进一步窥探我国农业技术的核心机密;另一方面,他们可能会利用这些种子进行改良和培育,抢占全球水稻市场,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增加我国种植费用,提高国人吃饭成本。更令人担忧的是,对方还可能研究针对杂交水稻的生物武器,用于破坏杂交水稻的高产优势,使我国陷入粮食危机。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亲本种子的保护,确保这些珍贵的种质资源不被非法获取和滥用,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粮食机密被策取手段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不断加强对我国粮食领域的渗透,通过各种手段大肆窃取我国核心科研情报,对我国水稻种业与粮食安全造成显著危害。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国家安全机关采取了一系列行动,集中破获了多起间谍窃密案件,依法调查审查涉案人员近百名、查处重点涉案企业11家。间谍窃取粮食机密的手段多种多样,主要为以下几点:1、人员策反:通过金钱收买、美色诱惑、威逼胁迫、感情拉拢等手段,渗透并策反我国粮食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获取敏感信息和关键技术资料。2、内部渗透:间谍可能伪装成商人、学者、员工等,通过合法身份掩护非法行为,接近我国粮食科研机构、农业科技公司等目标单位,进而窃取粮食机密。3、网络窃密:通过攻击我国粮食科研机构、农业科技公司等目标单位的网络系统,窃取敏感数据和信息。4、实地窃取:通过入境或利用往来人员,实地窃取我国地理信息、水文、土壤、地质等样本,以及农林牧渔的品种和传统生产工艺等关键自然资源和农业信息。5、国际交流:通过参与国际农业交流活动及合作项目,借机窃取粮食种子、农业核心技术及科研资料。如何筑牢粮食安全面对日益严峻的粮食安全形势,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强粮食安全保障:1、加强科研人员国家安全教育相关部门及企业应积极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培训,加强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其间谍识别能力,深化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和粮食安全。2、建立健全粮食安全法律法规为进一步筑牢我国粮食安全防线,国家应建立健全粮食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粮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坚实的实施依据和行动指南。加强粮食安全领域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3、提高农业科研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农业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提高我国水稻种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应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防止亲本稻种等核心资源被窃取。4、完善粮食购销领域监管机制完善粮食购销领域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粮食收购、存储、轮换、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管,实现粮食购销全链条防护,构筑粮食安全坚实屏障。5、加强粮食安全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水稻种业的水平和竞争力。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粮食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关乎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觉,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加强粮食安全护措施,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2页 到第 确定